校园融合共发展,户外体育活动再升级
——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张春霞大师工作室3月份活动
为提升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增强双师素养,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张春霞大师工作室于3月11日在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教育幼儿园开展活动,参与活动的老师有朱智红老师、周迎亚老师、蔡盈老师、殷海燕老师、杨梅佐老师。本次活动聚焦幼儿园大班户外区域性体育活动,通过实地观摩、案例切片分析及深度研讨,探索优化幼儿运动评估量表的新路径,构建协同教研新范式,为幼儿园体育教育注入新活力。
教研探索与经验分享
活动伊始,罗静园长和何丹老师分享了户外体育锻炼中的教研探索经验。通过前期晨间锻炼活动的回顾、问卷调查和数据呈现,教师们聚焦问题重点观察,逐步调整实施策略。在园部审议的带领下,大班年级组的教研工作扎实有效,为后续的户外体育活动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现场观摩与动作评估
随后,教师们进行了大班组户外区域性体育活动的现场观摩。本次观摩重点聚焦于儿童动作发展的评价。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健康领域的目标要求,大班教师们细化目标,对25米快跑、单脚跳、悬垂、投掷四个动作进行了细致观察和评价。
25米快跑:孩子们在短跑中展现了出色的爆发力和速度,教师们在观摩中发现部分孩子在起跑反应和途中跑姿上有了显著进步,但也注意到孩子们之间存在差异。
单脚跳:这一环节考验了孩子们的平衡感和协调性。教师们观察到,部分孩子能够轻松完成跳跃,而有些孩子则在挑战中不断尝试,展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
悬垂与投掷:悬垂项目锻炼了孩子们的上肢力量,而投掷项目则要求孩子们在力量与精准度上找到平衡。教师们在观摩中发现,部分孩子在投掷技巧上表现突出,而有些孩子则需要进一步加强专项训练。
深度研讨与专家指导
观摩结束后,教师们针对幼儿动作发展、教师观察、评估与支持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张春霞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专业指导,帮助教师们进一步明确了幼儿运动能力提升的路径和方法。通过研讨,教师们不仅加深了对幼儿动作发展的理解,也掌握了更多有效的教学策略。
我们的收获:
蔡盈老师:今天的活动收获满满,通过观摩幼儿园户外活动区,真实看到了幼儿的差异性,同时也看到了幼儿园如何因材施教,针对差异在教师支持、环境创设上花费心思。园所老师们在游戏性与发展性、自主性与统一性的思考与困惑,以及面临这些困惑钻营的精神也深深触动了我。希望以后有机会多多参与这样的活动,汲取幼教一线带来的丰富养分。
周迎亚老师:在本次活动中,我们观摩了大班户外区域性体育活动,活动将《纲要》及《指南》中的具体指标进行细化,通过测评的形式,了解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以更准确地定位后续活动目标和活动内容,大家在张春霞老师的带领下围绕测评的意义和价值展开讨论,在此过程中,大家的疑惑也得到了解答,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我们既要避免为测评而测评,也要避免只有游戏化的形式,而对活动的目标及孩子的水平没有准确的把握。通过今天的学习,我进一步领会了《纲要》和《指南》精神,也学习了如何用实践滋养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受益匪浅!
殷海燕老师:非常有幸参与教育幼儿园的教研活动。本次教研聚焦如何有效评估幼儿运动能力的核心问题,历经前期经验回顾,现场观摩,专家点评与小组讨论三个递进的任务安排,深化了我们对幼儿运动能力发展的思考。通过园内负责老师的介绍,我们完整了解教育幼儿园前期在幼儿运动能力发展方面所做的探索和思考,从混龄到项目再到组合的形式变化探索,兼顾了幼儿的兴趣与需要,也进一步契合了幼儿发展特点。现场观摩中,我们看到了各类运动项目在设置上加强了科学性和趣味性,将测评与日常生活融合。专家的讲座和精彩点评让我们对幼儿运动活动的开展和运动能力的评估有了新的思考。整体上,本次活动让我收获满满,促使相关经验的迭代。
总结与展望
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校-园融合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专家引领、实地观摩与深度研讨,教师们深入探讨了幼儿运动能力的提升路径,为构建协同教研新范式奠定了坚实基础。让我们期待更多精彩活动的开展,共同见证校-园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