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指导

让“幼教之花”香飘苏南大地

来源: 发布时间:2007-03-28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苏州高等幼师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

作为苏州地区唯一的一所培养幼教师资的师范学校,多年来始终以培养高素质的与苏州地区不断加快的现代化步伐相适应的学前教育师资为己任,三十年来,共培养了近6000名胜任当代幼儿教育的合格幼教师资,并对3000名在职幼儿教师进行了不同层次的培训。幼师毕业生成了“香饽饽”,苏州高等幼师的毕业生更是供不应求,究其原因,除了学前教育就业市场“饥渴”外,更与学校在毕业生就业指导上所做的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分不开。

一、领导重视,加强就业工作队伍组织建设,有效实施就业指导工作

1、树立就业的指导和服务理念,进一步落实学校就业政策

就业指导工作是直接服务于学生的工作。我校自2004年起就成立了以一把手校长为组长,学生处、教务处、校团委和班主任组成的学校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上下齐抓共管的全方位工作格局。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纳入了学校党政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了组织保障。

2、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就业指导能力和服务水平

不仅要把高质量的学生“引进来”,还要将经过专业培养的合格的毕业生“送出去”,在招生与就业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以“出口”促“进口”是我校就业工作方面一以贯之的指导方针。对待就业工作就应该像对待招生、教学、科研工作一样狠抓落实。为此,学校积极完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加强软硬件建设,增设专人负责就业指导工作,保障就业工作的全面落实到位。在常规性工作外,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还开展了职业心理辅导和职业生涯设计等个性化指导服务,并带动校内各类学生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就业指导服务活动。

3、注重科学管理,扎实有效的开展就业指导教育

第一,就业指导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做好学生就业工作、提高学生就业率的关键环节。教育学生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进行正确的就业观念和择业态度的教育引导,为学生顺利走向就业市场打下良好基础。学校的就业指导课被纳入教学计划,由专门负责分管就业指导工作的领导或老师承担,同时学校也聘请一些优秀校友到校给学生开展就业指导讲座,多方位、全面的进行职前的指导。

第二,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开展个性化咨询指导服务。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城乡发展的城市化,鼓励学生到各类私立、民营幼儿园从教,到有广阔前景的农村就业。对非师范类的学生,我们积极引导学生面向幼托中心、亲子园等早教机构寻找适合的就业岗位。

二、探索适应市场发展和社会需求的育人体制

1、以市场为导向,突出特色教育,进一步培养高规格的幼师生

多年来,学校以全面加特色作为办学目标,以良好加特长为培养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确立“思想品德优良、文化基础扎实、幼教理念先进、专业技能过硬、英语、计算机能力突出、个性特长明显”的培养规格,努力做到外塑形象,内强素质,让毕业生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前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几年来,许多招聘单位点名要我校的毕业生,许多用人单位提前来校预约毕业生。

2、以就业为目标,优化课程设置,探索和实施一专多能的培养战略

学校根据目前幼儿教育发展所需在开设文化基础课之外,加强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课的学习,所有毕业生都拥有省计算机等级证书、公共英语等级证书和普通话等级证书。目前在校的大部分学生都取得了声乐、钢琴、舞蹈、英语、书法等中级以上的证书。真正实现“一张文凭,多张证书”的培养目标。

针对非师范的幼儿管理专业,学校与相关劳动部门联系,组织学生参加全国育婴师和全国营养师的职业认证考试,为她们拓宽了就业渠道。截止到2006年底,我校已成为全国幼教师资舞蹈培训的考点、省声乐考级点。这些培训考级点的设立,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学生就业增加砝码。

三、为毕业生提供畅通无阻的就业渠道与广泛的就业信息,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的密切联系

1、把就业指导工作与毕业班的教育实习密切联系在一起,利用教育实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就业信心和就业技能。依托学校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实习、见习和就业基地网络,选择指导力量强、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幼儿园作为实习基地,通过学生的实习、见习与当地幼儿园建立良好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幼儿园,幼儿园了解学生,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学生的就业工作。许多用人单位就是接受毕业生的实习单位,她们点名道姓要我校的毕业生,一些求贤若渴的幼儿园甚至动用已经毕业的学姐到学校做宣传动员工作。

2、加强学校与用人单位的联系,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就业市场我校历届毕业生主要分布在苏州各县市及无锡等周边城市就业,学校重视加强与这些地区用人单位的沟通与联系,了解毕业生的上岗情况,重视职后反馈工作,与当地用人单位建立了稳固的、良好的互动关系。同时我们也看到外省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市场潜力,积极筹备和拓展浙江、上海等一带的就业市场。

3、主动邀请用人单位到校举办招聘双选活动,进一步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2004年起我校每年都要组织用人单位来校举行“毕业生就业双选洽谈会”。每届双选会,招聘单位提供的岗位数均超出我校应届毕业生人数。如2006年参加双选会的58个单位提供了近280多个岗位,而那年应届毕业生才有144人。因而相对于招聘方来说,毕业人数过少,出现了供小于求的局面,这无疑使我校的毕业生们有了很多选择的余地。再如2007年苏州六县市和无锡、上海的近30家用人单位提供了百个以上的岗位(不包括苏州太仓、常熟、吴江、张家港、吴中、新区等教育局提供的岗位),争夺我校2007届的183名毕业生。招聘双选会的召开为我校就业指导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也方便学生了解就业形势,进一步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四、加强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化建设,构建方便快捷的沟通平台

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搭建信息化平台。就业指导的版快中发布毕业生就业方面的政策法规和就业形势等信息。“招聘信息”、“求职信息”则直接为毕业生提供最及时、最便捷的服务。

五、依托传媒优势,努力打造高品位、高层次的幼教品牌

我校历来都很重视传媒的宣传作用,《苏州日报》、《光明日报》、《姑苏晚报》、《城市商报》等报刊就曾大篇幅的报道我校的礼仪教育、志愿者服务、学生业余党训班等诸多展示幼师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特色创新的事迹。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利于良好校园形象的塑造,同时也扩大学校的知名度,提升学校的美誉度,为毕业生拓展更为广阔的就业市场。

“三十春秋精磨一剑,专育幼教英才”。三十年来,我校坚定不移走“文化立校  特色发展”之路。“文化基础扎实、专业技能过硬、个性特长明显”成为社会各界对苏州幼师学生的一致评价。让“幼教之花”香飘苏南大地将是我们执着的信念和不变的追求!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