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体教师心理讲座顺利开展
2021年6月23日,苏州大学教育学院的博士生导师黄辛隐教授应邀来到我校,为全体教师开展了一次题为“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的识别与沟通”的心理讲座。杨建良校长、陶华山副校长、吕虹副校长带领全体教师认真聆听了两小时的心理讲座。
讲座一开始,黄辛隐教授引用叶澜老师的一句话,将“以人为本、直面生命、通过生命、为了生命”的教育观,温柔而坚定地印刻进全场教师的心里,这句话产生的心理震撼效应久久回响。
继而,黄教授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生命故事,镶嵌在讲座中,仿佛牵着老师们的手,将老师们轻轻地带到一个个鲜活而挣扎的学生面前,通过故事人物的眼睛来看见、故事人物的感受来感受、故事人物的转危为安而学习关怀。
“我的孩子跟你差不多大,我只是想,有多难,你还有妈妈。”清洁工阿姨质朴的话语拯救了好几个学生,也深深打动了在场的老师们。
面对复杂多变的新时代,许多学生在自我觉醒、性意识觉醒、自我同一性发展等方面,面临着各种具体的困难,心理问题层出不穷,心理工作形势严峻。黄辛隐教授讲解了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了解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法,识别自杀危机前的“求救信号”,正确理解和应对危机等心理工作的知识;还带来了特别实用的理念、方法和技巧:“在学生面前,你要永远学会朝后退。”“要使用微观、中观、宏观的三个系统来倾听、观察、感觉、思考,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工作。”“要从问题、关系、文化、基因等视角,串起来看学生。”“可以使用桑德伯格谈话提纲来进行学生谈话。”
老师们在这些态度、知识和技术的洗礼下,感受到了来自生命与生命之间的需要、呼唤和感动,不知不觉,沉浸到了故事里、知识里、方法里,仿佛被催眠了一般,如饥似渴地聆听、体会。
“一只眼睛看伤痛,一只眼睛看应对。”当老师们能够学会使用系统、整合的方法来看待学生的心理问题的时候,甚至能自然地共情、反馈学生的时候,或许将心育融入德育、心育融入教育,就能够变得更加落实、有效了。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