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管理机构>团委>通知公告>详细内容

通知公告

关于组织开展2022年暑期社会实践暨学生志愿者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

来源:校团委 发布时间:2022-06-11 10:53:30 浏览次数: 【字体:

各系团总支、各团支部: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坚定信念听党话、跟党走,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按照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下发的《关于开展 2022 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中青明电〔2022〕12号)以及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教育厅、团省委、省学联相关要求,我校团委决定开展 2022 年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下简称“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喜迎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

二、总体原则

1.提高站位,突出主题。聚焦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决把牢正确政治方向,突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年度主题,宣传党百年奋斗的辉煌成就、历史意义,学习党领导下中国青年运动的百年历程,引导青年学生增进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情感认同和行动追随,团结引领青年学生深入学习感悟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进一步坚定信心、奋发作为,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青春力量。

2.立足实际,就近就便。在形式内容上力求深入深刻,在效果导向上力求触动思想,注重就近就便安排,合理确定团队规模,更加广泛、有效地组织动员青年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形成既有全校范围统一组织、分层实施,也有各地各校结合实际、自主开展的工作局面。立足构建完善常态化、长效化的实践育人工作格局,将活动开展与“返家乡”社会实践组织实施紧密结合,形成目标一致、相互促进的工作态势,切实引导青年学生了解国情社情民情、提高社会化能力。

3.严格管理,确保安全。始终把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加强安全保障和过程管理,杜绝麻痹思想、侥幸心理。坚守意识形态和安全稳定底线,依法依规组织开展各项社会实践。严格遵守属地疫情防控要求,中、高风险地区不得组织开展集中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低风险地区须在条件允许下开展。选派教师加强指导,开展活动前和过程中要充分研判部署,密切关注疫情形势、天气变化和自然地质条件做好突发情况的应急预案与处置。

4. 创新载体,务求实效。将线下积极开展与线上加强传播相结合,因地制宜采取“云组队”“云调研”“云访谈”“云直播”等开展“云实践”,利用新媒体平台创新推出“云课堂”“云展厅”“云展览”。进一步严实作风,反对“形式主义”“摆拍走秀”,力戒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注重将社会观察、知识积累、实践思考等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建设性意见和举措,引导青年学生实践出真知、实践长真才。

三、团队组织

1.团队项目:围绕实践选题,确定组建团队,进行项目化申报与实施。团队成员 5-8人,需明确一名团队负责人,根据活动主题与选题方向自定实践计划,开展实践活动。

2.个人项目:以个人为主,根据活动主题与选题方向开展实践活动。

四、 选题方向

2022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主要从理论普及宣讲、党史学习教育、乡村振兴促进、发展成就观察、民族团结实践等五方面开展。

1. 理论普及宣讲团。 紧紧围绕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精心设计开展有内涵、有人气的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活动,组织引导青年学生深入基层一线,以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学生寄语、给青年学生回信精神、《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等为主要内容,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贯通起来,将深刻性和生动性统一起来,通过面对面、小范围、互动式宣讲,讲透创新理论、讲好发展成就、讲清形势任务、讲明发展前景。

2. 党史学习教育团。深化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把庆祝建党百年激发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热情传递下去,学习宣传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依托各地红色资源,开展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访谈红色人物、挖掘红色故事、体悟红色文化等多种形式活动,持之以恒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引导青年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3. 乡村振兴促进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 的重要论述,帮助和引导青年学生紧紧围绕“国之大者”深刻领会感悟为什么要推进乡村振兴、如何推进乡村振兴等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发动青年学生了解认知乡村,特别是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乡村发展状况,积极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广泛实施教育关爱、爱心医疗、科技支农、基层社会治理、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重点项目,帮助发展乡村产业,改善基础设施,美化乡村环境,提升乡风文明,促进乡村公共服务,讲好乡村振兴故事。

4. 发展成就观察团。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以中国大地为课堂,以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脱贫攻坚历史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成就等为现实教材,组织青年学生在社会观察、国情考察、基层治理参与、特色产业调研、学习体验中了解国情社情民情,感受祖国发展变化,感受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引导青年学生深刻领悟党的领导、领袖领航、制度优势、人民力量的关键作用,形成正确认识,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投身强国伟业。

5. 民族团结实践团。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组织内地新疆籍、西藏籍大学生开展“民族团结我践行”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内地大学生到新疆、西藏等地开展国情考察、地球第三极保护行动等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和引导青年学生通过实地调研和观察,深入了解民族团结现状,充分感知民族 地区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好民族团结的宣传者、示范者和践行者,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五、活动流程

1.立项申报

请各系部、各团支部广泛宣传、发动,各团队或个人于6月28日前将社会实践的实施方案上交各系团总支。各团队进行申报后由团总支进行审核,以保证项目质量,并选出系部一般项目和系部重点项目。

各系团总支认真做好系级重点团队项目和重点个人项目的立项工作。学前一系、学前二系重点团队项目各不少于5个,重点个人项目各不少于10个,艺术系重点团队项目不少于2个,重点个人项目不少于5个。跨系部组建团队时,以项目负责人所在系部作为评定依据。

各系团总支须于6月30日前将系级重点项目立项申报表和系级重点项目汇总表的 Word电子版材料交至冯佳慧老师处。

校团委将会同相关部门成立暑假社会实践团队评审小组,对上报的系级重点团队项目、个人项目进行评审,确定校级重点团队、个人项目,并给予1000元/团队、200元/个人的立项经费支持。校级重点团队、个人项目将根据项目开展情况和后续成果,在校级优秀实践项目评选中优先推荐。

2.材料提交

各团队或个人于9月6日前将社会实践总结材料上交系团总支,所需总结材料如下:

(1)提交社会实践报告书一份,团队项目不少于3000字,个人项目不少于1500 字。

(2)提交个人社会实践日志不少于5篇,团队中每个成员都需提交。

(3)提交5-10张具有代表性的活动照片电子版(清晰度高,能体现实践内容和过程) 。有条件的团队及个人可另提交自行拍摄的DV短片,并将在评比过程中酌情给予加分。

(4)如在实践过程中主动与地方媒体联系,有媒体(报纸、电视、有影响力的社会公众号)对实践团队进行正面报道的,可提交报纸、照片、录像等图文资料,在评比过程中重点优先考虑。

(5)各系团总支于9月10日前完成合格项目评审,并将合格项目总结材料、系部合格项目汇总表交冯佳慧老师处。

3.评比表彰

(1)系部推荐:各系团总支根据上交材料进行推优评选,于9月15日前将推荐名单与材料报送校团委。学前一系、学前二系各推荐团队项目5个,个人项目8个;艺术系推荐团队项目2个,个人项目5 个。

(2)校级评优:校团委将根据系部上交材料和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对团队进行评优表彰,共评出校级优秀团队4个(奖励1500元/团队)、校级社会实践先进个人8名(奖励300元)。

(3)省级推优:根据省级评优方案,推荐若干团队、项目和个人参与省级评优。省级评优项目包括优秀团队(实践报告,8000字左右,附相关过程性照片、宣传报道等)、优秀调研报告(8000字左右)、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等。

六、 有关要求

各系要高度重视暑期社会实践工作,做到有计划、有动员、有指导、有考评。此次实践活动作为“第二课堂成绩单”的重要内容,材料经系审核通过的,个人项目将认定20学时/人,团队项目将认定15学时/人。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