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实践NO.4 | 行进在子城寻踪 古城保护的路上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
身为新时代的青年,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历史成就的同时,有责任剖析当下古城保护与发展遇到的问题,向全社会倡导保护传统文化的理念,担当起古城保护工作的重任。
2020年暑期,艺术系音乐教育1901班的王欣宜同学,申报了以“子城寻踪——古城保护”为主题的社会实践项目,走进锦帆路社区,身体力行,通过学习、实地探访、后期调研、反馈等形式,尽自己所能保护古城,延续城市记忆。
Let's go!让我们跟着王欣宜同学一起走进“子城寻踪,古城保护”吧!
参加学习,积淀文化
7月16日,我整理了寒假初期参加锦帆路社区和草桥实验小学共同举办的“子城寻踪”菜单式课堂中所获得的有关子城的资料,回顾了苏州文保所专家谢勤国伯伯介绍的有关苏州子城历史的发展及现状,罗列了锦帆路周边的古建筑,为进一步探访做准备。
7月19-21日
根据罗列的古宅地点,我走访了锦帆路附近的街巷,探访五卅路、同德里长期居住的居民,在了解其附近大大小小的古建筑,知晓其历史价值、使用现状的同时,搜集居民在生活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做好记录与整理。
7月24日
我参加了锦帆路社区组织的“红色微旅游”项目,听老党员讲红色故事、历史变迁,了解周边红色文化。在见证了苏州古建筑拥有的历史、艺术、文化、经济、使用、科学等价值的基础上,更坚定了我开展此项目的决心,并且愿意长期选修子城文化相关课程,以自己为传播媒介,更好的传播姑苏文化。
7月26日
我结合相关资料与对子城历史文化的实地探访,将所罗列古宅的分布、现使用与保护等情况通过图表形式整理展现,为日后进一步开展活动做准备。
8月2日
作为古城保护志愿者的我参加了大公园社区组织的垃圾分类活动。
我认为,保护子城文化,要从每位居民的自身做起,垃圾分类这项活动正是最好的切入点。
在活动中,大家聆听了专业人士介绍有关垃圾分类的常识,接着我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游戏的形式,与社区居民就如何正确开展垃圾分类展开互动。
8月3日
我与项目组成员一起,走进社区,通过分发宣传单、现场讲解等方式,引导居民正确认识生活垃圾的种类,并实地对垃圾分类的投放做出正确指引,让居民们更直观详细地了解垃圾分类的知识。让每一个居民从自身做起,保护自己所生活的这一片子城。
传承保护,融入生活
为进一步传扬子城历史文化的保护工作,8月10日,我团队成员在锦帆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探访、拍摄子城掠影,其内容包括子城的历史,子城的文化,子城中居民的生活风貌等。
在为期两天的拍摄过程中,我们体验了传统的纳凉消暑方式,看到了老苏州之间温馨的邻里情,品尝了别具苏式风味的绿豆汤……这些极具生活气息的场景,共同描绘了最朴实的姑苏繁华图。
8月13日起,我们开始整理所拍到的各式照片与视频,力求营造出子城原本的风貌,延续城市记忆,在让更多人领略子城风采的同时,主动融入到古城保护中来,共建美丽苏州。
虽然2020年的暑期酷热难当,但无法阻止王欣宜同学及其团队成员们进行子城寻踪,古城保护的脚步,期待他们的精彩成果,也欢迎大家的共同加入!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