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管理机构>团委>思想教育>详细内容

思想教育

信仰公开课|抗“疫”有我,来自苏幼青年的战“疫”云讲演 第一期

来源:青年学习社 发布时间:2020-03-16 22:57:46 浏览次数: 【字体:

 

2020年春节,新型冠状病毒席卷全国。面对这场突然袭来的疫情,根植于中华民族5000年风雨磨砺的中国精神是战胜疫情的最强大力量!

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抗“疫”下的中国精神是医务工作者们不惧艰险的大无畏精神;是医疗科研者“攻坚克难、求真务实”的精神,更是中华民族“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团结精神!

在抗击疫情的前沿,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转身离去的背影,阐述“舍己为人”;用不畏艰险的行动,诠释“医者仁心”。

在这个春节,“逆行者”是全中国人民心中最美的人。疫情爆发后,广大医务工作用生命守护生命,用心灵温暖心灵。

湖北武汉金银潭医院张定宇院长,身患严重的渐冻症,却依旧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一瘸一拐的背后是与时间在赛跑,与病魔在做斗争!他们是抗疫战线的中流砥柱!

那些被防护用具磨出血的鼻梁、留下深深压痕的脸庞、被汗水浸透的手和衣衫......,换来的却是一个个治愈出院的好消息,医务工作者们用实际行动彰显出“舍小我为大我,舍小家为国家”的家国情怀。书写着新时代的中国精神,那就是“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大无畏精神!

从“不明原因肺炎”到确定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从茫然无知、手足无措到科学防范、有效施策。一代又一代的医疗科研者,怀揣科学使命,肩负科研责任,短时间内取得的巨大成就离不开他们对科学精神的追求和践行。

17年前的非典,年近古稀之年,可他却说:“病人的生命重于一切。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17年后的今天,他又一次踏上征途,奔赴武汉。面对记者的采访,这位耄耋老人用最饱含深情的泪水发出时代强音:“大家全国帮忙,武汉一定可以成功”。他就是钟南山!

与他一起的是年近高龄却仍身先士卒的李兰娟、王辰院士;是第一个吹响病毒预警号角的李文亮医生;更是还有许许多多张文宏式的医学研究者们。无数科学工作者争分夺秒,夜以继日,他们抱着“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精神,在抗击疫情的斗争中展现出“攻坚克难、求真务实”的中国精神。

在2020这场战役中,我们感受到比病毒传播的更快的是中国速度。收获的是比疫情无情更有情的人间大爱。在春天来临之际,中华民儿女们的团结互助精神,深深感动着每一个人!

团结是最强的免疫力,一位质朴的农民,骑了40公里的三轮车给医疗队送来了24箱蔬菜,生活不易,而你却心怀大义。截止2月12日,全国29个省份共派出3.2万余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

除了人力与医疗资源、防护物资的支援,各省市有啥捐啥,出现了“搬家式”“散装式”援助。山东寿光的蔬菜,内蒙古的牛羊肉,青海的土豆,还有旅居海外捐来物资的华人华侨。在这一刻,无论身处何地,血液深处流淌的爱国情怀流遍全身。花式援助的背后是中国式的情谊,更是基因里孕育出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中国精神。

我相信,经历疫情大考而愈加坚定稳进的中国,更需要的是经历责任担当而负重蝶变的中国青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信念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灵魂。中华民族是有悠久传统的民族,悠悠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岁月,在困难面前,我们从未被屈服;在挫折面前,我们从未被打倒!饱受千锤百炼却变得愈发坚强,这就是中国精神最强大的支持!作为一名00后的教育工作者,我也将即将踏上征途。新时期的中国舞台,我们更要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出“中国温度”,从而更好的传承“中国精神”。用热血和信仰;智慧和汗水;在挥汗如雨,逆境挑战当中发挥青年担当!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实践者、历史见证者、荣光分享者!共同迎接属于我们的诗和远方。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