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节 | 第二十七届读书节之“采千载遗韵,承文化基因”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成功举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永续繁衍的血脉,绵延不绝的“根”与“魂”。为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传承和发展,11月29日晚,第二十七届“阅苏幼·绽芳华”读书节之“采千载遗韵,承文化基因”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在学校演出厅成功举行。
华章开场,束发盘髻,衣袂飘飘,翩跹而舞,同学们在举止投足间流露的自信与光彩展现出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折射出强大的民族力量。
接着,知识竞赛正式拉开帷幕。经过初赛的层层选拔,最终站到决赛现场的是由学前一系、学前二系、艺术系各5位同学组成的三支代表队。
1. 千载文化 概览当下
本轮由三支代表队进行轮答。从“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从“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到“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亘古亘今,传统文化中的古典诗词陪伴一代又一代的我们成长,滋养着我们的心灵,塑造着我们的品行。涉及诗词意象、作者生平、人物情感等问题让观众们在赞叹选手们渊博学识的同时,对传统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似乎身处当下也能触碰到过去的岁月,并展开一场与过去的对话。
2. 知识比拼 小试牛刀
本环节前半程由三队选手进行问题抢答。紧张刺激的抢答环节展现了各队选手对传统诗词,文化常识的熟悉程度和临场反应能力,选手需要通过音视频、现场演奏多种形式,从音乐、歌词、图画、意象等表达方式中抽丝剥茧,找到最终答案;只见彩笔信手涂抹,勾勒出黛色围墙,春意盎然的红杏探出头来,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便是“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古筝之音如涓涓细流,从指间缓缓流淌,平稳流畅的抒情演奏,展示了优美的湖光山色,夕阳渐沉,帆影移动,《渔舟唱晚》让人屏息聆听。悠扬悦耳的歌曲,简练生动的图画,精湛绝伦的演奏使得本环节妙趣横生;而观众互动环节让现场的气氛迅速热闹起来,观众们踊跃参与,展现了苏幼学子的积极与热情。
3. 吴侬软语 娓娓道来
“良辰美景奈何天……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中场时,陆奕同学为我们带来了唯美的昆曲表演《牡丹亭·游园》,杜鹃摇曳生姿,春光明媚艳丽,我们仿佛看到了杜丽娘的身影越过百年徐徐走来;同时昆曲旦行分类的文化知识考察与科普,让两个参赛队在分数上决出了参差,也扩展了观众对这个现存最古老的戏曲的认知。
4. 锦囊妙计 如虎添翼
本环节中,参赛队按照目前得分情况从高到低抽取锦囊并作答题目:“求助”“共苦”“无敌”“指派”“护盾”“索要”,每队抽取两个锦囊,激烈的答题下,发挥好锦囊妙计成为了选手们扳回一城的良机。就如在第一个问题中,学前二系代表队以“索要”抢走了艺术系代表队的答题权,却又被艺术系代表队以“无敌”锦囊抵挡,索要无效,答题权仍在艺术系代表队的手中,可谓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现场高潮迭起。
5. 放手一搏 全力以赴
放手一搏环节,参赛队需要选择不同分值的题目,答对得相应分,答错扣相应分。放手一搏,是一种勇气和决心的体现,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就如题目中提到的中国刺绣, “以针代笔,以线晕色”,中国刺绣艺术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不断引入新的刺绣手法和表现形式,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艺术形态和风格,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所有选手的积极投入,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酣畅淋漓的传统文化知识展示。经过四轮比拼,最终的获奖情况如下:
第一名:艺术系代表队(潘子玉、任红燕、王蕊、杨欣颖、俞秋晨)
第二名:学前二系代表队(汤嘉仪、薛文茜、殷可琪、刘荟荣、李欣悦)
第三名:学前一系代表队(毛璟怡、陈徐斯琪、刘鑫祎、陈叶彤、俞月)
古诗词、汉服、昆曲、古筝、绘画,一场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让同学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光彩与魅力,激发了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自信与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的重要源泉。同学们应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传承中国力量。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