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4日下午,宣树铮教授来我校为语文教研室的老师们开设了一次题为《文字与文学》的讲座。
宣教授从汉字的造字方式谈起,并比较中西方文字,指出中国文字是字本位而非西方的音本位。由此,相对于西方人逻辑思维见长的特点,中国人的形象思维更发达。故而在文学创作上,中国文学作品多以意象去表情达意,虽不似西方语言讲究严谨的语法表达,却能构建阔大的想象空间,从而产生较高的审美境界。随后,宣教授强调,经典的中国文学作品需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文字简洁,二是句子宜短不宜长,三是表达要留有空间,四是切忌套版效应。宣教授特别提到,学文学,写文章,就是要培养语感,语感有了,读和写就能深得精髓了。
宣教授的讲解,深入浅出、环环相扣。他学识丰富,讲座过程中,旁征博引,古代经典信手拈来,充分体现了他的深厚学养和大家风度,让幼师的语文老师们接受了一次知识的洗礼和思维的拓展。讲座结束后,大家意犹未尽,继续跟宣教授进行了更长时间的交流,语文老师们都期待着宣教授能再次来幼师讲学。
【宣树铮,教授、作家。1939年12月生于苏州。1956年入北大东语系,次年转中文系。1958年被打成右派,留校察看。1962年北大中文系毕业,分配至新疆教中学。1979年调回苏州,任教于苏州大学中文系,后任中文系主任。1989年下半年移民美国,居纽约。现任美国纽约华文作家协会会长,《侨报》副刊专栏作家。此行宣教授是趁回国期间来幼师跟语文老师们交流的。】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