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春日遇上国际范,故事姐姐带你探园
2025年3月26日,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故事姐姐"社团走进苏州伊顿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举办了一场以“植物与动物如何和谐共生”为主题别开生面的绘本故事会。“故事姐姐”们通过互动游戏、绘本共读、手工制作和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带领小朋友们探索大自然中植物与动物之间的奇妙关系,了解它们如何相互依存、共同繁荣。本次活动既是对幼儿课程"共享地球"单元的生动注解,更是继上学期在苏州韩国人员子女学校幼儿园开展活动后,我校"故事姐姐"社团为幼儿教育在地国际化创新发展进行的又一次探索实践。
沉浸式课堂:让"生命网络"活起来
活动以 "animal Pee-A-Boo" 游戏开场,故事姐姐许晨橙同学通过动态视觉刺激,引导伊顿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幼儿部孩子们快速识别动植物形象。这种 "节奏 + 图像" 的互动模式,成功激发了孩子们对生物多样性的认知兴趣和好奇心。
顾怡菲同学则创设 "草原生存" 情境,通过 "Why do we need to eat?" 的哲学追问,将孩子们引入能量传递的认知维度。在食物金字塔建构环节,孩子们通过剪裁、上色、层级归类等操作,将抽象的生态概念转化为具象的视觉模型,实现了从概念接受到实践应用的认知跨越。顾怡菲同学则创设 "草原生存" 情境,通过 "Why do we need to eat?" 的哲学追问,将孩子们引入能量传递的认知维度。在食物金字塔建构环节,孩子们通过剪裁、上色、层级归类等操作,将抽象的生态概念转化为具象的视觉模型,实现了从概念接受到实践应用的认知跨越。
跨文化互动:让“教育”适配孩子成长
周奚瑶、王小朵同学设计的 "Who eat who" 角色扮演游戏,巧妙融入生态链理念。孩子们佩戴动植物头环,在音乐中自主组建食物链,用肢体语言演绎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当音乐停止时,孩子们自发相拥形成 "食物网",这个充满创意的设计,让跨文化背景的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了生态系统、共生关系以及环境和谐共存的重要性。
中外教对话:共探育人新范式
课程结束后,我校“故事姐姐”们与伊顿幼儿部外教开展了教育教研交流。外教高度赞赏故事姐姐在“食物网”角色扮演的设计,“游戏化评估巧妙突破了语言障碍,真正让生态概念‘活’起来”;中方教师从手工活动中发现“学科融合”的契机,如剪裁环节自然融入数学分类思维。双方一致认同无论是中国 "玩中学"的传统智慧,还是西方"差异化教学"的理念,最终都指向同一个目标——让“教育”适配幼儿成长节奏。
“故事姐姐”活动感悟:
学前一系2102班 周奚瑶
这一次活动,让我有机会接触到一个与众不同的幼儿园——苏州伊顿外籍人员子女学校。首次踏入伊顿,迎接我的是孩子们如阳光般灿烂的笑容,他们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不同肤色,但那纯真无邪的眼神和热情的问候,瞬间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园长和老师们温暖的笑容、亲切的话语,也让我这个“新人”迅速放松下来。活动开展时,看着孩子们积极参与,用稚嫩的嗓音全英文回答出一个又一个问题时,我由衷地感到之前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这次活动还让我认识到不同国家的孩子在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上的差异,也看到了班级内老师提倡的“以幼儿为中心”的理念,没有一些所谓的环境创设,有的只是孩子们自己涂涂写写创作出来的作品,所有的物件都由孩子们自己来整理和摆放,充分体现了尊重孩子的主题与愿景,也让我这个“中国老师”体验到了别样的在地“国际文化”!
学前一系2207班 许晨橙
第一次走进伊顿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教室,仿佛踏入了一个充满童趣与活力的迷你联合国。这里不仅是孩子们学习语言的地方,更是一个用游戏、音乐和故事搭建起的跨文化乐园。最让我惊讶的是这里的孩子都很热情开朗,非常诚实,给他们上课给我自己也带来了许多快乐。他们举起小手喊着“Me! Me!”抢答时,他们不觉得这是“学习”,更像是一场游戏,在这里他们不需要“排排坐”,可以尽情地、自由地表达!
学前一系2207班 王小朵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英语讲故事活动,也是第一次深入了解国际幼儿园,于我而言是三月最难忘且充满收获的经历。刚踏入伊顿,各国孩子纯真的笑脸,还有园长与老师们亲切的问候,瞬间驱散了我首次用英语组织活动的紧张与不安,最后顺利开心地完成了任务。洒满阳光的教室,氛围轻松自在,园里的老师们温暖又幽默,对我们毫不吝啬的赞美,都让我深受感动。活动中,不同国家孩子间的差异、多元文化的碰撞,也十分有趣,让我大开眼界。这次经历让我深刻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也明确了努力的方向。未来,我渴望更全面地学习幼儿教育知识,提升英语水平。期待能有更多机会参与国际幼儿园的活动,在这个充满爱与温暖的领域里不断探索、成长。
学前一系2107班顾怡菲
通过“万物共生”这一活动主题,我第一次深刻体会到在文化差异的背景之下,我们仍能找到人类共通的“语言”进行对话。在对话中我们感受不同的文化氛围,借鉴学习更多的教育策略。伊顿外教在给我们的反馈中提到了支持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向我们提供了设置分层活动的建议,为不同能力、不同水平的幼儿提供个性化帮助与支持。同时也启示我们“指令”在活动中的重要性,有效的指令可以使活动环节的衔接更加高效,收获满满。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