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作风基石 激荡清风正气——潘伟斌副校长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支部讲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专题党课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工作部署,6月27日,潘伟斌副校长走进马克思主义学院支部,以“筑牢作风基石 激荡清风正气”为题,为支部党员教师讲授专题党课。党课围绕中央八项规定的历史背景、核心内涵、实践要求展开,结合高校育人实际,为党员教师上了一堂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意义的作风建设课。
党课伊始,潘校长带领党员教师回顾了中央八项规定的诞生历程,并强调:“八项规定不是简单的行为规范,而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从改进调查研究到厉行勤俭节约,八项具体要求每一条都指向‘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彰显着党对作风建设的坚定决心。”
结合历史维度,潘伟斌校长系统阐释了八项规定与党的优良传统的内在联系。从革命时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新时代的作风建设要求,中国共产党始终将纪律规矩作为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保障。
在“再认识”环节,潘校长以问题为导向,深入剖析了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七类具体表现,涵盖违规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款旅游等典型问题,并重点通报了高校领域的警示案例。他强调:“高校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作风问题不仅损害党的形象,更会对青年学生产生不良示范。我们必须以案为鉴,从思想根源上破除‘小节无害’的错误认识,警惕‘四风’问题在校园内的隐形变异。”并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指出:“减少应酬是为了让干部回归工作本质,健康的工作方式才能真正让师生感受到党的温暖与担当。”
针对“党员教师如何贯彻八项规定精神”的命题,潘校长提出“深学细悟、严查细照、笃行实干”三大行动方向,为支部建设指明实践路径。
党课最后,潘校长以党中央关于作风建设的长期部署作结:“中央八项规定不是只管五年、十年,而是要长期坚持。”他要求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发挥学科优势,既要做八项规定精神的学习者、践行者,更要做理论阐释者和传播者,带动全校形成“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的作风建设新常态。
本次党课内容丰富、案例鲜活,既有历史纵深又有现实关照,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员教师注入了作风建设的思想动能。与会党员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把八项规定精神转化为教书育人的实际行动,在高校基层筑牢作风基石,让清风正气浸润校园每一个角落。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