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一系16级--环创进行时!不止手工,更多思考
问:幼儿园有哪些区域?
答:通常情况下,一个活动室可规划5-7个区域,主要有扮演区、建构区、美工区、科学探索区、语言区、益智区、生活区等。每个区域指向一定的发展目标,提供对应的活动内容和操作材料。不过,也应关注到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整合发展。
问:我们将要制作区域游戏牌,区域标牌有哪些要素呢?
答:区域标志牌通常包括区域名称、进区卡设计、区域规则和与该区相匹配的一些装饰。
问:我们在设计进区卡的时候,是不是一样要严格限定人数?
答:这是一个好问题。通常我们会被告知,为了管理方便,为了幼儿养成一个好的规则,需要限定人数。不过,是不是要一定要严格限定人数呢,这个需要我们日后实践中进行思考,或许儿童视角会给我们一些启发。图中的照片用区域游戏挂牌的方式进行进区卡的设计,幼儿将游戏挂牌挂在身上,没有挂牌的孩子则可能会主动选择其他区域,看起来是一个不错的限定区域人数的方式。
问:通常我们看到的语言区就是阅读图书,是不是我们把阅读区的标志牌做出来就可以了?
答:我们都知道语言包括听、说、读、写,因此在语言区的设置不应只提供图书阅读,也要给儿童创设前书写的条件和机会。还可以提供一些试听设备,或者让幼儿用戏剧的方式演故事等等。
问:我们不明白生活区要设置哪些内容。
答:我们可以查找一些资料。幼儿园的生活区主要是锻炼幼儿的自理能力,或者对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例如,给幼儿提供各种感官操作的材料丰富幼儿的触觉、锻炼幼儿的小肌肉动作,或者关注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喝水、穿衣、扣纽扣等等。
问: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文字是规范字还是美术字?
答:其实这个话题很多学者有过一些探讨。一种说法是环境中的汉字会潜移默化影响孩子,应该用规范字;一种说法是幼儿园的环境要有美感,并且年幼的孩子主要以“象形”的方式认识汉字,因此可以用艺术字。不同的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通常情况下,大班的环境中尽量用规范字,为幼儿的幼小衔接创造条件。不过,针对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我们在进行环境创设的时候,一定要图文结合,最好的方式是让幼儿一起参与设计。
在讨论的基础上,不能光说不做,实践出真知,我们还是自己制作感受一下吧!我们找来很多废旧材料,很多快递盒子变废为保,摇身一变变成区域标牌,在制作的过程中,我们的手工、创意、精巧构思像一个个小小的机关,你能发现这些设计蕴含的小秘密吗?
不过不过,这才是我们进行环境创设的起点,我们还有很多很多困惑。
我们的困惑——
1.如何在有限的环创区域内让每一位幼儿都参与进来?
2.如何针对各年龄段幼儿进行环创设计,而不是对所有年龄段一概而论?
3.如何将教育理念更恰当地融入环创?
4.怎样使班级环创渗透入幼儿的一日生活中?
5.如何合理投放材料?
6.如何将环境创设与教学内容,主题活动相结合呢?
7.如何才能做出幼儿很感兴趣的环境创设呢?
带着这些困惑,我相信我们会通过学习、日后实践中的思考,为幼儿创设处出更加适宜的环境。
老师们有话说——
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些问题值得大家思考,例如:环创就是做手工吗?环境创设如何体现儿童的参与?环境创设中大量的文字,孩子能懂吗?如果不能,有什么更好的方式?我们做的环境创设中如何体现儿童的主体地位?什么样的环境创设是适宜的环境创设?
16级同学:“虽然我们通过自制标志牌的方式进行了实训,但我们知道,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精髓远远不是手工制作,而是要在环境创设时进行“儿童主体地位的思考”,以及如何在各个区域中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支持儿童的探究和发展,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观察儿童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通过观察反思材料提供的适宜性,通过观察更加理解儿童的发展,通过观察为儿童提供更好的支持,这才是环境创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附王晴老师观展偶感打油诗一首:
环创作品哪家强;
幼师学子有话讲。
心灵手巧精裁剪;
创意无限美纹样。
语言科学建构坊;
生活扮演艺术廊。
说得再好又怎样;
移步易景细品量。
在尝试中探索 在思考中进步
环境创设不简单
不止手工 更多思考!
素材来源:学前1系16级全体学生
文案:杨梅佐 杨逸群
视频剪辑:周淳玲
指导:杨梅佐 王燕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