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2日14点30分,安徽省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项目培训班全体学员来校调研交流,张晗教授领衔的省全实践幼教人才培养双师型名师工作室为学员们进行了专业建设经验分享。该培训班由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同济大学组织实施,聚焦托育一体化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中的课程实施能力提升。双方围绕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学习和交流。
本次研讨活动参与人员有来自安徽省各个高职院校的专业老师30人,我校学前2系张晗主任、特殊教育教研室主任杨婷婷老师、早期教育与托育教研室主任林艳娟老师与教学秘书范从月老师。活动分为三个环节,首先是带领全体学员参观了我校各专业的实习实训基地,接着张晗主任给学员们介绍了我校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的历程和多年来取得的成就,最后是为老师们答疑解惑。
在参观实习实训基地的过程中,详细介绍了各专业的实习实训设备、设施以及学生实践操作的情况,学员们对我校的实习实训条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基地内,先进教学设备一应俱全。模拟幼儿园教室、特殊教育训练设施、托育一体化环境模拟等区域设计精巧,彰显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工作人员向学员们详细介绍了每个区域功能和设计理念,这些实训基地为学生搭建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桥梁,能培养出契合岗位需求的专业人才。
随后,张晗主任介绍了我校的基本情况以及在建设过程中取得的一些成绩。在人才培养方面,我校以市场和学生发展为导向。从早期对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探索,到如今形成完善体系,过程艰辛。学校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涵盖学前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等理论知识,还有弹、唱、跳、画等技能。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教育情怀和创新能力,使其能灵活开展教育活动。
专业建设上,我校专业从规模小、课程单一发展成涵盖学前教育、早期教育、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特殊教育等多方向的体系。学校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革课程模式,与行业内机构建立了多样化的合作关系。如和幼儿园开展实习实训项目,让学生在真实环境锻炼;和特殊教育机构合作,指导特殊教育方向学生实践,拓宽了就业渠道。
课程建设上,我校构建三层课程体系,包括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综合实践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夯实学生人文、科学和教育基础知识;专业教育课程围绕各专业教育核心展开;实践课程贯穿学习全程,校内校外结合。课程内容不断更新优化,融入教育新成果和行业动态,还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利用在线平台和虚拟实验室等丰富教学资源。
在最后的答疑解惑环节,老师们积极提问,张晗主任及其他老师耐心解答,现场气氛热烈。张晗主任针对老师们提出的托育专业师资短缺的问题,建议加强校际合作,共享师资资源,同时鼓励教师跨学科发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对于课程设置的合理性问题,张晗主任认为应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和行业标准,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注重课程之间的衔接和融合。林艳娟老师则分享了实习基地管理经验,包括选择标准、合作模式、指导教师培训等。通过这次培训活动,老师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对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同时也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本次培训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加强了我校与安徽省各高职院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为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对促进我校进一步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撰稿:林艳娟
一审一校:罗 淳
二审二校:周迎亚
三审三校 :张晗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