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新语 | 徐珊珊:在阅读中与学生同行共进
“师德”是什么?“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师德是教师工作的精髓,可以用“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概括其内涵。
讲台上已经从事了11年教育工作的“我”与讲台下正在用心准备着成为一名优秀幼儿教师的学生们,我们在对“师德”这一职业规范进行思考与理解、概括与论述、认同与遵守的过程之中,是通过何种方式来达成共识、共同收获进步的呢?在我看来,我们主要是通过“阅读”来对“师德”进行认知的——可能就从那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开始。诚然,“阅读”一般是从一句话、一本书开始的,但“阅读”不仅仅是读一本书、品一句话,而是一个更为全面立体的过程——一个培养自主阅读习惯、有效获取信息、构建个人知识体系的过程,只有在这个过程之中,我们才能获得属于自己的对“师德”的真实感悟、对践行“师德”规范的反思、对教师成长的规划等等。帮助、引导学生理解并主动建立起“师德”培育与“阅读”成长的关系,正是我一直在努力探索的工作内容。
目前,我主要通过阅读推广工作来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阅读资源,培养科学的阅读习惯。
1、培养阅读习惯
比如在班主任工作中,我通过班级读书会这一形式组织学生们共同阅读人文经典、交流心得,了解学生的阅读状态,激发其阅读兴趣;并通过每个假期布置阅读任务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养成阅读习惯,任务对象从通识性读本慢慢过渡到专业性读本,与学生的在校学习阶段性发展相结合,让学生从教师主导的专业学习与个体主导的阅读拓展两个方面深入理解幼儿教师的职业本质、主动践行师德规范。此外,我组织学生与家长共读经典,现场互动、分享阅读感受,促进学生与家长之间的相互交流以及对未来从事教师事业的理解。
2、提升人文素养
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一方面可以促进其专业成长,一方面可以提升其人文素养,从而使学生具备自主培育综合素养的能力。在目前图书资料中心开展的各项工作中,我主要通过指导学生参加“悦读成长项目”中交流级与分享级阅读考核活动来帮助学生挖掘阅读层次、提高阅读水平,学生通过撰写读书心得、面向全校师生开展个人阅读分享会等形式主动交流分享自己对于人文经典、专业著作的解读,在锻炼并展示自己阅读能力的过程中,为其将来开展教师自我成长储备了资源。
此外,我还通过信息素养教育相关工作来指导学生培养信息意识、丰富信息知识、提高信息能力,理解在当代社会环境中高效地选择、获取、利用信息及信息工具对个人发展的重大助力。
3、构建个人知识体系
如在班级里开展学术性任务设计系列活动,通过专业文献资料的阅读指导,结合信息素养教育,指导学生学习、训练基本的信息获取技能,拓展学科专业视域,逐步转变专业知识单向输入的思维模式,尝试进行信息输出,比如任务成果展示、论文撰写等;指导学生自主查询与分析就业、升学相关资料,明确个人职业规划,获得个人全面自主发展的基本能力。
总而言之,我一直在通过“阅读”这一伴随我们每一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行为,尽我所能引导学生发现阅读之于个体成长的意义,自然而然地与阅读共生共存,寻找可以持续悦纳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发展性道路;培养学生勤学好问、勇于创新、追求进步的积极精神风貌,营造一个师生之间互帮互助、互学互问的积极、友善的氛围,与学生一起探讨新时代师德内涵、学习优秀师风,共同坚持对高尚师德师风的不懈追求与切实践行。